提到泾县,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宣纸,却鲜少有人知道,这片土地也是中国制伞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泾县的油纸伞制作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,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走进泾县的制伞工坊,仿佛踏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手工艺世界。
在茂林镇的古老街巷中,随处可见匠人用灵巧的双手撑开伞骨,糊上宣纸,绘上花鸟虫鱼。每把油纸伞需经过选竹、削骨、穿线、裱纸、上油、绘画等72道工序,全程手工制作。最令人惊叹的是,这些看似脆弱的纸伞却能经受风吹雨打,其中奥秘在于特制的桐油涂层,既防水又耐用。
除了传统油纸伞,泾县近年来还创新推出了丝绸伞、防紫外线伞等新品种。在云岭镇的伞艺博物馆,游客不仅能观赏历代伞具,还能亲手体验制伞过程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,当地会举办盛大的'伞艺节',届时万千彩伞同时绽放,构成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。
值得一提的是,泾县的制伞技艺还与当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。在桃花潭景区,撑着油纸伞的游客成为一道独特风景;在查济古村,伞铺与青石板路相映成趣。这些承载着匠心的伞具,不仅是遮阳挡雨的工具,更成为传播泾县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下次造访泾县,除了品文房四宝,不妨带一把手工油纸伞回家。这轻轻一转便能开合的伞面,撑起的是百年技艺的传承,也是泾县人为之骄傲的文化名片。